1. 转移注意力。

创造焦点是媒体最喜欢的策略之一。他们会透过大量的小故事转移真正重要的讯息,让人们不断把注意力转向有趣的图片和笑话 (台湾好像也超常这样的)。但至少现在的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过滤讯息,避免不重要的资讯。
2. 夸大问题。

有时候虚构或夸大的问题会引起社会非常严重的反应。2016年,NASA就发表文章说,如果占星学是有科学根据的,星座的位置将会改变,例如,处女座会变成狮子座不过,这只是个假说,但当时《柯梦波丹》杂志还把这作为一个科学发现,并声称80%的人都会改变他们的星座,最后NASA只好公布声明平抚大众舆论。
3. 渐进策略。

为了形成某种意见,媒体会逐渐地发表关于某个话题的资料,用来塑造一个人,一个产品或一个事件的形象。例如,在不同国家的媒体上,只有某些食品品牌会被提到,大众就会对这个品牌特别有印象。
4. 拖延策略。

为了说服人们做出困难或不讨喜的决定,媒体会把这决定形容为「痛苦,却又必要的」,然后他们会告诉人们,明天才需要下决定,而不是今天,因为要你未来牺牲比要你今天牺牲来的容易。这种困难的决定像是在开发中国家要进行独立公投或是专制体制的投票就是其中一种。
5. 表现亲切。

有些广告会用一些针对儿童的语言,论据,符号和语调,通常品牌广告都会用这种方式,希望唤起消费者最简单的感受和冲动。
6. 多点情绪,少点思考。

新闻如果扯到情感的话,通常没有什么好处。情绪不会让你认真和客观地看待事实,往往会导致现实的扭曲。左边是我们看到的新闻,右边是其他人看到的新闻,但这两个都不是真相,中间的才是事实。
7. 总是让人们不知情。

如果社会大众不了解这些技术,媒体和政府就可以操纵社会。而这是由于缺乏教育产生的。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Chomsky) 认为,对精英和普通人来说,获取资讯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然而,时代已经改变,数位化时代让我们有机会找到任何我们需要的讯息,教育水平已经不能成为一个影响原因了。
8. 鼓励人们喜欢平庸的产品。

媒体会告诉人们:愚蠢,粗俗和粗鲁是很酷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电视节目,喜剧,电影都有续集和前传,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娱乐的目的,也是为了把注意力从真正严重的问题上转移开来。
9. 让人觉得有罪恶感。

这个策略的重点是让人们为地方和全球问题而自责,人们会因为政府发起的战争而自责。像是2014年,有位男孩在战区躺在父母的坟墓之间的照片爆红,但事实上,这张照片只是一个提倡爱亲人的活动照片,照片的作者对媒体的使用方式感到非常震惊。
10. 窥探隐私。

媒体往往试图了解每个人的一切,但他们经常会越界。2005年,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因涉嫌窃听名流,政界人士,甚至王室成员,用这种方式来写出独家文章,最后遭到控告,并且在2011年7月10日停止发行,还要支付巨额赔偿金给受害者。
只是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如何判别正确资讯和假新闻,也是我们都要学习的课题。
参考资料:Brightside
TEEPR只想睡到自然醒编:假新闻问题在全世界都越来越严重了…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