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2024年11月才從新加坡迎來一隻侏儒河馬「Thabo」,想不到才短短4個月,就傳出牠過世的消息。如今,園方將採集「Thabo」的血液進行培養,以釐清感染源,並將整理所有資訊與新加坡討論,希望雙方能繼續合作。

翻攝自臉書 (台北動物園) ,下同
根據《太報》、《中央社》報導,園方表示,「Thabo」2024年11月自新加坡動物園來台,歷經一個月的檢疫期後來到園區非洲動物區,牠生性謹慎膽小又挑食,仰賴保育員們悉心照養,一切正逐漸步入軌道時,2月份右腳側邊卻被發現有小傷口。

動物園動物組組長吳立信、獸醫室主任鄭秋虹及發言人曹先紹隨後指出,園方得知「Thabo」受傷後,照養團隊積極投藥及清創治療,一開始有好轉,直到後來發現牠的挑食行為日益嚴重。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吳立信提到,「Thabo」原本很喜歡吃蘋果,所以保育員會把藥塞在裡面,牠發現後就再也不吃,甚至把所有食物都咬開,確認沒有藥才小吃幾口;此外,「Thabo」十分懼怕清創傷口,每每都會閃躲,後續其身上仍出現多發腫包,只得密集進行,以及為查明與確認原因的抽血,檢視動物狀況。
為了「Thabo」補充能量和體力,保育員採取各種美味食材變化給,但牠的食慾不見起色,養分吸收不良,身體日漸虛弱,加上近月遇到北台灣數度起起伏伏的特急冬季寒流與日夜溫差大,因其從小適應新加坡穩定溫暖氣候,所以治療過程並不順利。

翻攝自臉書 (台北動物園)
醫療照養團隊3月9日開始為「Thabo」安排緊急加護小組,24小時不眠不休地給予密切加護,但其血液監控數值持續不佳,白血球高、肌肉指數高、血糖低,後續肝腎指數亦上升。3月10日凌晨,牠在眾多保育員、區長、獸醫及獸醫助理們陪伴下離世。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對此,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分子暨比較病理團隊協助解剖後,結果顯示「Thabo」因營養不良加上循環障礙、感染,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最終未能戰勝病情。
至於「Thabo」的確切死因,鄭秋虹稱,最後一次採集其血液是3月9日,已將檢體送去血液培養,以釐清感染源,至少需要一週的時間才能得到結果,但從過去照養侏儒河馬及其他大動物的經驗推估,牠可能是對食物特別謹慎、吃得不好加上天氣變化劇烈等綜合因素,才對新環境的適應度不及其他個體。

翻攝自臉書 (台北動物園)
據悉,侏儒河馬分布在西非,並非河馬的小孩,而是另外一個物種,牠的頭型較圓、兩眼在頭部兩側、腳趾分得較開等,不像河馬那麼依賴水,白天睡覺、傍晚才出來覓食,由於住在穩密的森林或沼澤,科學家一直到19世紀才對牠們有比較深入的研究。

泰國綠山動物園 (Khao Kheow Zoo) 的侏儒河馬彈跳豬 (Moo Deng) ,翻攝自美聯社
侏儒河馬因棲地喪失、非法獵捕、人類活動干擾等因素,野外數量快速減少,由於牠們體型較小,十分難以察覺,所以被列成「極危」動物,是優先保育的物種之一,目前壽山動物園、台東池上牧野、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都能看到侏儒河馬。
去當快樂的小天使QQ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